立即點擊


標題

蘇軾 定風坡 寫作背景 與佳句


問題


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此首詩的寫作背景與佳句


最佳解答


這是蘇軾於烏台詩案倖免於難後,被貶至黃州的第三年所作。 歷來論詞家都將蘇軾歸入「豪放派」,認為”詞境清新廣闊”、”風格豪放飄逸”為東坡詞的特色,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”東坡之詞曠”, 劉熙載《藝概》說:「東坡詞頗似老杜詩,以其無意不可入,無事不可言」,都予以極高的推崇。 一般人在不如意時,難免懷優喪志,但蘇軾卻能在逆境中能悠然自得,這闕詞全篇都是暗喻,是他寄寓這種懷抱的最好例子。 “余獨不覺”其實並不是不覺,而是故意不去理會。曾有網友在知識+說明”不覺”是因為蘇軾已漸漸學會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或是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,個人認為應是根本不在乎是否有雨。 「何妨吟嘯且徐行」、「誰怕?一簑煙雨任平生」,寫的是自然風雨、也是現實人生。「誰怕?一簑煙雨任平生」是倒裝句,原應是「一簑煙雨任平生,誰怕?」,但經過倒裝後的激問,更顯得波瀾迭起,饒有情致。 「杖芒鞋輕勝馬」隱喻了「無官一身輕」,而且什麼路都好走,無須畏懼風雨。帶著酒意悠閒的走在山雨中,憑藉的就是這股無畏的自信,現在酒意被料峭春風吹散,寒氣襲人,腦子也清醒了,只見山頭斜日西沉,似來迎接,一天的時光就這樣消逝,人生的境遇不也是這樣嗎! 人生多少艱難險阻、挫折委屈,到頭來就像這場風雨。試回頭看看當初風雨交加的地方,夜色漸起,風沒有了、雨沒有了,甚至晴天也沒有了,只有我這個人還在,我還是我,還是要走上我的歸途。 之前提到這闕詞全篇都是暗喻,就是蘇軾藉著全篇作出一個極大的比喻- -政治上的沉浮,不過是一時得失,利與害最後都不留蹤跡,實在不足掛懷。只有順任自然,盡其在我,一切橫逆都無須放在心上。


其他答案


給一號回答者不反對引用敝人之前回答內容,但請註明出處。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306040900351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,竹杖芒鞋勝輕馬,誰怕!一蓑煙雨任平生。料峭春寒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~蘇軾?定風坡宋神宗元豐三年,蘇軾四十五歲,因反對變法而得罪王安石,被貶黃州。兩年後,作此詞。原詞有序云: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狽,予獨不覺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。」借蘇軾軍營靠東邊的地,是他的朋友馬夢得,後來蘇軾才改名叫蘇東坡。佳句:「回首向來蕭瑟處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」有關蘇東坡從甜到甘的人生,可到如下網址去參閱:http://tnews.cc/035/newscon1.asp?number=2920選編號23「淡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作者:蔣勳發表的文章來閱讀即可見.人生就像一顆橘子----酸的甜的要自己嚐.人生要心平氣和的去面對逆境.參考資料:HiNet搜尋前一位網友回答十分詳細!我再作一些補充:蘇軾定風波寫于:西元1082年3月7日,寫作地點是在黃州,今日黃北省黃岡縣。西元1082年是宋神宗元豐五年。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官到黃州已經第三年,但是蘇軾在黃州一直沒有自己的土地,[東坡]是友人幫他借來的一處荒廢的營地,所以蘇軾在3月7日這一天,與朋友到沙湖(地名)去看一塊地,在回程的途中,突然下大雨,帶雨具的人已經先離開了,所以蘇軾與朋友只好淋著雨回去,同行的人都覺得淋雨很狼狽,只有蘇軾暫時看開一切,因此寫下這闋詞。因此定風波的名句當然是:"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"因為這幾句最能代表蘇軾當時的心情。如果你把蘇軾在黃州時所寫的詩詞散文等作品一起看看,你一定會發現蘇軾在淋雨的當時真的已經放開了一切約束,但是蘇軾回到現實的生活時,仍是戰戰兢兢的過日子喲!希望這些補充對你的疑問有所幫助!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60723000014KK09925

BD81A8B1B203CBB1
arrow
arrow

    z73bv59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